麦黄三茬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    张莹

麦子每茬黄了都一样,人确不应如此,得年年有所长进才是。 ——题记

新校区的前面是一个叫茅坡的村子,后面是一个叫小居庵的村子,前面隔一条韦郭公路和后面紧挨着围墙的都是一大片农田。大一九月开学来学校,正值村民们收玉米。金黄色的玉米棒子露出一排排整齐的牙齿,仿佛在高呼收获的喜悦,一如我们入学时的心情。

那时,我们这群踌躇满志的新兵蛋子,背着行李兴奋地奔向心向往之久的大学。来到新校区大门口时,基本上十有八九的同学心凉了一截:周围怎么这么荒凉,竟然还在农村啊!接新生的车开过来时,只听得抱怨声一片。住了几天,我却觉得挺好。我来自农村,天然地对大自然有种特别的亲近。每每看着校园周围的农田,我便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亲切、温暖而踏实的感觉。收完玉米不久,不知什么时候,地里的小麦苗已悄悄地钻出了土……我常常在阳光苑的天台上看着村民们播种、育苗、锄草、收割,听雨打麦苗叶子的沙沙声,看风抚过掀起的层层麦浪。麦子黄了一茬又一茬,我的大学生活也已过了三年。

麦黄第一茬,我的大一在懵懵懂懂中跌跌撞撞地耗过。大一的入学、军训、大学校园、全新的课程、全新的生活等等,对我来说都充满了新鲜感,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当然也伴随着必不可少的适应期:不多的课程,更多的自由时间,老师讲完课就走了,没有人再督促着我们要学习,各种纷至沓来的活动……当初,我一时间找不着方向,不知该如何管理那么多的空余时间,不知该如何选择参加那么多的活动,不知该怎样合理安排我的学习和生活,更别提对我的大学生活有个整体规划了。昏睡的情况时有,无谓的浪费不少。总之,有不短的一段时间我处在极度迷茫与情绪低落时期,不想做事。那时,同学见面问候或老同学打电话都是一句话——郁闷!当初我对基地班也没有个清晰的认识,但开学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致使我对它极其没好感,有点被欺骗的感觉。而且我不喜欢那种紧张的压力感。06年6月初基地班淘汰筛选考试,我没有参加,我选择了直接放弃。也许汉本班更适合我的个性,轻松愉快。也许当初不去考试的做法有些鲁莽、有些任性,虽然事后有过后悔,但现在想来并不后悔,不适合的,不必强求。何况晚明白总比不明白要好,至少还有机会弥补。校园外的麦田里,农民伯伯正在收割,教室里我们沙沙的笔尖正在书写着我们的青春。麦黄一茬,青春无悔!

麦黄第二茬,我的大学却并不只是在重复第二个年头。大二的一年,我渐渐从当初的糊涂状态走向明白。我开始有所计划,开始行动。我不再低迷,不再无所事事,不再整天瞎耗日子。坐在图书馆里安静学习,作为学生,学业是基本要搞好的;社团活动、体育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兼职等积极参加,大学里,有机会就多锻炼实践,个人的发展不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锻炼出来的吗?人只要积极向上,就不会觉得人生无聊,就会发现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生命的意义也就逐渐在体现。麦子每茬黄了都一样,人却不应如此,得年年有所长进才是。我想我还是在进步的。

麦黄第三茬,我的大三生活刚刚尘埃落定。正在远去的这一学年,确实是我大学中比较精彩的一年。

(一)学习方面,经过两年在文学院的熏陶,不敢自诩自己掌握了多少多少、在文学方面有多深多深的造诣,至少对文学也有了一定的感情,有了一定的认识,起码的文学素养还是有一点的。通过与其他学校、其他专业的同学交流,我对中文这个专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文学并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样,是个“万金油”的专业,它有它自身的学科独特性。学得越多,越发现它的渊博,不禁为自己原先的浅薄与陋见汗颜!大三这一年,基于我对本专业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我真的是用心去学好每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之前的混帐行为过去了就不管它,只要现在尽力好好学一样可以。

(二)在学习之余,大三一年我参加的活动也比较丰富。开学就忙着师大职院的计算机培训、考试。十一月初学校举行了喜迎十七大歌咏比赛,我报名参加了文学院队,我们请了音乐学院的学长专门来指导,训练了三个星期。在这次训练与比赛的过程中,我还长了不少音乐方面的知识,而且与我们院其他班的同学有了更多的交流。这次比赛我们院获得了全校二等奖第一名。随后,我又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万米接力赛,通过我们20名参赛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文学院最终获得了全校第二名。之后的校“迎新杯”篮球赛我也一展了运动风采,我们院获得第四名。第二学期四月份的春季运动会我更是踊跃参加,并在标枪、跳高、接力、团体大比拼等项目中表现出色。

在参加的活动中,最忙的要数我接了学校“为学”新闻通讯社发行部长的职务,在团新社的这一年也是我过得最充实的一年。团新社是与学生会一起直属于师大校团委的六大社团之一,在团委的支持与引导下,主要以我们学生自己主办的《陕西师范大学青年报》和《大学时代》杂志为阵地体现我们青年人的思想。《陕西师范大学青年报》是半月刊,《大学时代》杂志一个学期做两期。每期开会、写策划、做报刊、发行报刊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但无论再忙我们都不觉得烦乱,有的只是充实与成就感。在团新社的一年中,我参加了好多与其他高校学生社团交流的活动,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思源学院等,通过与这些不同学校不同社团的交流活动,我不仅大大开拓了视野,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组织活动能力和交流能力。我还参与组织了我们社团承办征文大赛、校园艺术节活动、校园元旦晚会、摄影大赛、陕西电视台体育节目主持人大赛,并参与组织了在团新社成立西部网记者站等活动,这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遇到挫折的辛酸,但一个社团的凝聚力一次次让我们共度难关,这些活动都锻炼了我的实干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在团新社的日子我感受到的是思想的激荡,感受到的是自由,至今想来都令人热血沸腾,团新人是一群有活力的青年!

(三)今年暑假我随校团委参加了高校暑期“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那是令我深深难忘的一次支教。

我们那一支49人组成的“心连心”支援灾区服务团队伍奔赴了地震重灾区略阳,主要进行农村支教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主要由我校教科院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及教师组成,先在略阳县城后深入农村学校进行心理辅导,帮助经历过地震灾害的人们走出灾难的阴影。我们支教团队则去了略阳县西南部一个偏远的小镇郭镇,小镇与甘肃省康县交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重重的大山阻碍了这里的发展,山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很艰辛。而且看情况,5.12地震对这个小镇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镇上当时驻扎了兰州军区的68133部队帮助居民拆除地震中损毁的房屋。去之前带队老师已告诉我们条件很艰苦,要做好思想准备,但当我们到达时,才更真实深刻地体会到条件有多艰苦。我们队员很多人挤在一间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苍蝇、蚊虫叮咬得很厉害;没有可口的热菜热饭吃,也不能洗澡。但老师和队员们互相鼓励,我们一起克服了酷暑高温、余震不间断、住宿不方便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我也在此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中逐步成长。

我当时与另外十位同学一起在郭镇中学支教。郭镇中学在此次地震中受灾较为严重,教学楼已经坍塌,学生们在操场上的活动板房里复课。由于学校地势较高,加上地震影响,学校严重缺水,我们的日常饮用水都已成问题。这是个初中,初三的已经毕业,初一初二的学生因五月的地震停课两个月,暑假在补课。

我们因行程安排,在那里只能支教短短的一周时间。但在那短短的一周时间里我们充分利用了每一分每一秒。第一天下午到,参加了镇政府的简单热情的欢迎仪式,晚上参加了郭镇人民慰问兰州军区68133部队士兵的联欢晚会之后我们立即分为小组展开活动,我们11人乘着夜色背起行囊就去了郭镇中学。第二天一早六点我们小组便集合安排听课,我们谨记着此行的责任和老师们的叮嘱,当天下午便完成了教学备课,登上了讲台。我们按照所学专业和年级,确定了每个班的班主任,并制定了详细的授课计划。下午上课,晚饭后随班上晚自习。整整一天站下来我才知道为人师者的辛劳,然而看着台下那一双双热切的眼睛,我的体内仿佛就有一股绵延不断的力量在持续。等到孩子们回到宿舍已是夜里十点多,我们还要开会以简单的形式总结今天活动开展的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和体会,又要商量排练文艺节目。等到备完课已是深夜12点多。凌晨一点左右,地面开始晃动,我立刻从床上跳下来,恐惧感牢牢的握住了我的喉咙,惊慌失措的刹那间,我想起了熟睡的学生,我拼命压制住了即将脱口而出的尖叫声,努力说服自己冷静下来,不要惊吓到学生而引起慌乱,两分钟的时间漫长得像是两年。余震结束,我汗湿衣背。就这样,我们经受住了进入灾区以来的第一次考验。之后的几天也时有余震,但我们都已能够从容面对。我们抓紧一切时间开展活动。

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课上,我们尝试着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形式多样的课堂互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同时,我们给他们讲学习方法,耐心地解答问题,希望能以此帮助他们尽快补上震灾期间耽误的课程,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课下,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聊天、谈论大学里的学习生活,做游戏,还要抓紧所有业余时间排练节目,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短短的几天里,我们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听到他们那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他们在灾后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认真学习的场景时,泪水一次次模糊了我的双眼。在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许许多多,这些将成为我终生受用的财富。在最后离别的日子,我们都有太多的不舍。每每想起那些悄悄出现在宿舍的水壶,想起那个在闷热的教室里用纸板为我扇风的孩子,想起那几个孩子走了三个多小时山路给我们抱来的西瓜,想起半夜我背着那个突发心肌炎的女孩飞奔去医院,想起我和他们一起练习那首叫《爱因为在心中》的歌,想起黑板上孩子们用彩灯围成的两颗紧紧的心,想起凌晨两点我们还在宿舍楼下等待晚归的学生,想起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想起这一幕又一幕我总是潸然泪下。临走那天下起了我从未见过的大暴雨。天蒙蒙亮,我们就收拾好了行装,打扫干净宿舍,孩子们已经冒着雨成群结队的等在楼下,男孩子默不作声的接过我们的行李,女孩子们哭着抱着我们不撒手,我不敢回头,提着行李大踏步的往车上走,返程的车上,没有了来时澎湃的激情,而是一阵阵低沉的啜泣声……

(四)在学习与丰富的课外活动之余,我也一直在做着兼职和勤工俭学的工作,自己挣点生活费。通过师大家教中心我找了一份家教,带初一的一个小女孩语文,每周去两次,我基本上带了大三一年。那孩子学习不错,但她母亲是个大学艺术老师,所以要求比较高,这个也对我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但她们一家人对我非常好。虽然每次来回要坐两个多小时的公车,有时比较晚了还得走很远换车,我也不记得多少个烈日下、多少个冰天雪地里有我晚归的身影,但我却从未间断。这不仅仅为我挣得了一点生活费,其实那18元每小时的课时费并不多,我想,更多的是锻炼了我的基本教学,磨练了我的意志。在学校,我还申请了查宿助理等勤工俭学工作岗位。基本上大三一年的生活费都是我自己挣来的。能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我很高兴。

蓦然回首,大三一年又匆匆走过,但这一年却是走得这样充实,想来也无愧于心。随着实习的到来,我的大学已悄然走进了最后一个年头,就像校园外不知什么时候新的麦苗已悄悄钻出了小脑袋,嫩嫩的绿,一片。希望明年又是丰收的一年!


[返回我的大学页首]